::: 2019.11.08 [108年度社企特輯]翻轉苦茶籽文化,深入社區復興臺灣土地美好/專訪茶籽堂 – Startup@Taipei創業台北
newsbanner

最新消息

2019.11.08

[108年度社企特輯]翻轉苦茶籽文化,深入社區復興臺灣土地美好/專訪茶籽堂title

文/曾玉婷


茶籽堂創立 15 週年。圖/茶籽堂提供

走訪誠品松菸和機場免稅店,一系列以精美版畫設計包裝,標榜 100% 臺灣產的苦茶籽產品映入眼簾。茶籽堂創立 15 週年,團隊致力發展在地苦茶籽文化的同時,也將理念帶回商業,塑造「復興臺灣土地美好」品牌,並逐步邁向國際。

回首最初,茶籽堂以茶籽清潔用品起家,未料 2008 年碰上金融海嘯,通路開始追求利潤至上,壓縮品牌商利潤,讓創辦人趙文豪重新思考自家產品背後的原物料價值,於是他從源頭出發,到山林農村進行土地考察,得知苦茶籽在臺灣面臨的困境,如人才斷層、苦茶籽大半進口自中國等,因此決心投入改變。(延伸閱讀:年輕世代集資,搶救百年苦茶油文化)

重新發揚在地苦茶籽,搶回臺灣市場
復興之路漫漫,經過前幾年對土地的基本考察,茶籽堂在 2015 年聘請農業規劃師,共同前往全台各地產區進行了解,其中,收集資訊、找出方向和具體做法,是前期從事農業較為困難的部分。

「雖然規劃師專精農業種植,也清楚病蟲害問題,但對於如何契作比較沒有那麼熟悉,還是要親自用腳踏,和人多聊多接觸,才知道不同產區的狀況是什麼,而當時也認識一些學術及研究單位,提供我們許多資源和協助。」趙文豪說。

在農業規劃師累積對當地的認識後,茶籽堂前往團隊曾踏查記錄的宜蘭南澳,並找上朝陽社區發展協會,提出希望能在社區附近的荒廢地進行契作,請協會協助尋找農民一同開會討論。

不過,由於苦茶籽從種植到採收要 5 年,過去詢問其他地區的農民,皆因擔心期間沒收入,普遍意願不高,為此,團隊此時在朝陽社區提出一項對農民幾乎無風險的優惠方案:免費提供苗木、派專業人士協助處理種植上遇到的困難、保證收購。


茶籽堂團隊走訪宜蘭南澳朝陽社區。圖/茶籽堂提供

趙文豪解釋,苦茶油本身是高價值產物,不僅如此, 2014 年爆發劣質油品風暴衝擊全臺,社會大眾對食品安全的要求提高,開始關注本土健康油品,但臺灣早期很少廠商投入契作。

「當時臺灣市面上高達 9 成的苦茶籽,都從中國進口。」並非農民不願意種苦茶,而是沒人請他們種植,即使想要種也沒有門路,如今出現一個優質的作物出現在眼前,提供免費苗木及保證,並且善用荒廢地耕作,農民終會點頭答應。

透過和各地農民溝通合作,目前茶籽堂在全臺共有 6 區契作農場,包括新北石碇、宜蘭南澳、苗栗蓬萊村、臺中新社、花蓮崙山,及嘉義阿里山的檳榔廢園轉作油茶計畫。


茶籽堂目前在臺灣共有 6 區契作農場。圖/茶籽堂提供

深入宜蘭南澳,朝陽社區全面復興計畫
在契作逐漸穩定後,茶籽堂下一步打算在朝陽社區扎根,實施全方位地方創生,展開老舊社區復興計畫。

「以社會影響力來講,我們首先改善荒廢土地再利用和農民生計問題。」然而,趙文豪提到,當團隊來往當地時,卻發現當地還面臨農民老化,第二、三代不回流的處境,造成土地和社區逐漸荒廢。團隊對此花費 2 年時間,學習地方創生及相關社會議題的實踐方法,並赴國外考察成功案例,並於 2018 年成立朝陽社區駐點辦公室,合作協助改造餐廳、觀海公園、社會品牌及社區教育等。

「發展一個社區最關鍵的重點,在於如何讓年輕人回來?如何讓企業願意投資?」趙文豪強調,單純捐錢、或只挑其中一項做,都沒辦法成功發展,因此就像在規劃品牌未來的發展,想要復興社區,也需要一份完整的長遠策略。

針對朝陽社區復興,茶籽堂今年要做的 5 大重點包括:
1. 訂出未來十年的策略
2. 協助優化協會正在經營的項目,例如:包裝餐廳、民宿形象
3. 協助建立朝陽社區品牌,建立企業識別系統(CI)、設計 LOGO,及協助社區培育的米做包裝設計,將既有品牌優質化
4. 建立社區整體形象和指標系統,讓遊客來社區時,能感受到當地經過規劃
5. 地方教育

其中,教育又區分成 3 區塊,一是將土地教育帶給既有的國中、小學生,帶孩子認識自己、家庭和家鄉;二是啟動「籽弟兵計畫」,8 月時茶籽堂和林事務所合辦兩天一夜課程,邀請 20 歲至 30 歲對社會及土地議題有興趣、想回鄉,或想來看朝陽社區未來發展可能的年輕人們,教育他們如何做地方創生;最後,為了讓未來在社區出生的小朋友留在當地念書,未來希望在社區附近設立森林小學。

趙文豪直言,茶籽堂沒辦法復興整個臺灣,所以土地教育、生命教育很重要,團隊期待這些努力可以創立示範,進而影響臺灣其他地方,5 大重點只是今年的第一步,「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正在布局。」


在朝陽社區學習種植知識。圖/茶籽堂提供

社企角色的反思:聆聽他人的「需要」並檢視自己的「想要」
茶籽堂翻轉油茶籽、復興社區,趙文豪與我們分享 2 個團隊踏入農村後的反思。首先,絕對不要有己高人低的心態,「平等關係很重要,沒有人希望你幫忙,這是一種互相連結和支持的過程,如果遇到很多問題,或許代表和當地人的溝通不夠多。若是地方需要,當地人自然會花心力協助你。」

接著,第 2 點則是,「把我們的『想要』,和他們的『需要』融為一體。聆聽他們的『需要』,隨時檢視自己的『想要』。」趙文豪舉例,茶籽堂今年替社區設計一間餐廳,從原本的鐵皮屋改成強化玻璃帷幕,卻受到居民反對,擔心會受颱風破壞,討論到最後,團隊改將外層用較美觀的鐵皮圍起,僅留一區玻璃,當風雨入侵,即可透過暗藏的鐵捲門關閉,「將『想要』和『需要』合為一體思考,假如過程中我們堅持,關係可能就會被打破,導致雙方無法繼續合作。」

趙文豪不時強調,團隊不是在「解決問題」而是在「復興」。前者將困境視為「問題」,可能會讓居民認為自己的現況被指責、貶低;而後者代表事物的本質是美好的,只是隨著時代脈動而遭到被破壞或沒落,因而希望使土地上所有的人、事、物再次重返榮耀。


茶籽堂創辦人趙文豪。圖/茶籽堂提供

趙文豪說,讓大家明白土地發生什麼問題之餘,「更期待的是,當團隊做好之後,能讓其他人來到社區時產生感受或憧憬,希望自己的家鄉及居住環境也能如此,這是一種美好力量,比批判性的呼籲更加強大。」

將理念串回商業,下一步要整合產區、品牌國際化
茶籽堂作為 108 年度臺北市輔導的社會企業之一,趙文豪提到,團隊今年在重新制定品牌核心精神、理念及願景等相關事項時,也在討論過程中獲得不少建議及意見,受益良多。隨著茶籽堂逐漸成熟,預計 2020 年後會走向品牌國際化,而從今年開始,茶籽堂也要將宜蘭南澳、花蓮崙山及嘉義阿里山整合成 3 大產區,讓品質、流程及產量控制能獲得進一步優化。

作為最初為商業市場出身的社會企業,茶籽堂走的路與其他社會企業不大相同,他們從商業回到理念,再將理念串回商業。趙文豪提到,商業邏輯、談判、價格設定到通路布局已是他們的基本能力,對他而言,社會企業最後回歸到「社會」和「企業」,改變社會要用企業經營,兩者缺一不可,追求平衡才能長久持續。

從發展臺灣苦茶籽,到關注社區背後的土地問題、致力於朝陽社區復興,談到為何如此執著,趙文豪說:「臺灣現時,少了一些證明我們這個世代的想法是正確的事情,」他相信,鑰匙和答案都存在於現代,而我們都知道該怎麼樣去做,只是需要擁有最多資源的上一世代協助,「把這裡變得更好,讓更多年輕人認同這片土地。」


朝陽社區農民。圖/茶籽堂提供

Facebook:
走到誠品松菸、南西店廁間,洗手乳溢出一陣芬芳,似乎跟以往公共場所洗手間的味道不太一樣?
一瓶瓶舒緩的氣息源自 @茶籽堂出品100% 臺灣產的苦茶籽洗潔品。茶籽堂創立 15 週年,團隊致力發展在地苦茶籽文化,並以「復興臺灣土地美好」為根本,與農業規劃師走訪全台,從源頭出發,到山林農村進行土地考察,至今已利用曾被荒廢的農地成立 6 座苦茶契作場,為台灣的苦茶產業帶來轉機。

由發展臺灣苦茶籽,到關注社區背後的土地問題,茶籽堂在最新的契作場--宜蘭南澳逐漸穩定後,更進一步在朝陽社區扎根,實施全方位地方創生,展開老舊社區復興計畫。創辦人趙文豪堅定的說:「要把這裡變得更好,讓更多年輕人認同這片土地。」

延伸閱讀:
從台東土地「長出來」 大自然贈予的香氛王國/專訪芙彤園
大鋤花間的草生栽培:修復土地找回連結,友善一切人事物/NPOwer 公益行動家 4